香港政府近期提出多項教育改革,公眾擔心教育空間收緊,恩光書院3月27日舉行「知易行難」網上研討會探討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與使命,教大講師許為天指教改是培育學生準備未來;前校長馮瑞興相信老師在課室仍然有自主空間,盼盡力培育學生遵守真理。
許為天:社運促反思傳統教育目標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客座首席講師許為天指出,傳統教育目標讓下一代「樂善勇敢」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2014年雨傘運動及2019年反送中社運,教育局重新思考教育改革對傳統的樂善勇敢帶來怎麼樣的挑戰。
在探討外界擔心國安教育引致教育空間收緊時,許為天認為需從教育政策來檢視教育空間,香港教育政策框架有社會、教育、學校等層面,在社會層面上,政府對教育文本具有影響力,教育層面則受辦學團體影響,學校層面由校董會、校長等帶領,以達致教育實施政策,教育空間是否收緊,視乎政府對教育界的要求而定。
Like Us on Facebook
許為天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為學生準備未來身份與使命,因此培育學生認識一國兩制,包括歷史地理、中國人身份的認定、兩制等,是培育人才締造繁榮安定。
馮瑞興:培育學生遵守真理
浸會大學宗哲學院顧問、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榮休校長馮瑞興,從教育工作者角度探討現時的教育空間,他列出近期有關教育的連串事件,如去年考評局取消中學文憑試歷史科爭議試題;通識科換名重整及刪減課程加入國民身份認同;國安法教育滲入中小學不同科目;課室安裝閉路電視監察教學等。
馮瑞興認為,縱使教師專業自主受某程度的規範也要保護學生。教育工作者看每個學生都是甚好的,盡力教和培育他們各方面天份、遵守真理愛主愛人,教師運用有的空間傳福音。
有教育工作者感覺教育空間收窄,馮瑞興鼓勵大家仍要對學生充滿愛,真誠流露讓學生感覺愛與關懷以至成長和進步。他相信,無論任何情況,在課室老師仍然有自主空間。
廖瑞君:特變時刻上帝在歷史有美意
資深心理輔導員及遊戲治療師廖瑞君透過預錄分享,她用「爆破細胞 」形容香港的特變,預計變化將持續但帶出多角度方向的探索。過去教育追求快而準、解難能力高,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爆發,教育聚焦在於德智體群美全人教育,與國民教育互相平衡。
意見多元化的今天,以神的道行先放下固囿的立場,教育意義是讓人進入社群,並非用個人立場和權利壓制對方,先聆聽對方意見,也給予神時間醞釀教育制度的轉變。
她又指,教育工作者藉此時刻反思初衷、使命與身份,嘗試與學生同行,個人立場與關係兩者需平衡。在香港爆破的時刻分析上帝在歷史的足跡,她引用莫特曼盼望神學的終末論,信徒持守信念迎向新天新地戰勝死亡、盼望永恆、不用執著、轉眼仰望耶穌、做回基本工作等。
總括而言,以神的道行先,相信上帝有其旨意要人成為祂的門徒,廖瑞君勉勵各人堅守信仰因神仍然活著。
梁永泰:栽培學生多向度思考
恩光書院院長、前突破總幹事梁永泰認為,教育創造空間讓人認識和順服真理,在後現代仍有真理,在社會有先知的良知,通識教育科是提供空間栽培學生多向度思考。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透過群體探索尋回良知,教育不是概念是從實踐中學習,因此需要有一個文化土壤提供空間給學生;另方面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和西方的長處與困難,在學校創造更多的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