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會議從緬甸歷史看政變:公民抗命非西方思路

2021 四月 20日, 星期二 10:51

人民上街悼念示威死去的同胞。(圖:視頻擷圖)
人民上街悼念示威死去的同胞。(圖:視頻擷圖)

日本世界宗教和平會議4月10日召開網上研討會,特別為緬甸局勢進行交流,邀請學者從現代緬甸歷史角度看政變的背景。

緬甸公民抗命並非西方一套

上智大學全球研究學院教授、緬甸近代史專家根本貴史主講,專研1910年至1940年代 緬甸民族主義思想和行動的根本貴史表示,緬甸軍隊有參與政治的基因,一直以來聽從國家領導指揮,不信任議會民主政制,1988年政變以來多次接管政權,軍方想設立武裝部隊監察議會民主政制,凌駕於憲法基礎之上,讓軍政府設立永久執掌政權的制度,今年2月軍方奪權卻出乎意料人民公然抗命,而且延續不斷。

另方面,由昂山素姬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藉著公民抗命作為議會的政治基礎,在緬甸公民抗命並不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民擁有權,向非民選的政府作出抵抗,而是公民有義務向政權說不,其起源來自甘地在印度獨立運動中使用的非暴力抗命手段。

Like Us on Facebook

為了遏止民眾上街抗議運動蔓延,軍政府加強武力鎮壓,截至4月7日已有509多人喪生,狙擊手甚至殺害兒童,許多未成年的示威者被槍殺致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呼籲緬甸政府與抗爭者和平對話結束當前的緊張局勢。

促深化全球公民合作

根本貴史表示,在這情況下日本政府應該意識到作為七國集團之一,在跟中國保持雙邊關係情況下,向緬甸施加壓力。他補充,國家之間的關係不是唯一以經濟維繫,深化全球公民之間的合作很重要,具體的支持包括突破緬甸軍政府封鎖信息的渠道,向人民傳播多元信息;通過眾籌支援公民的生活;宗教團體為緬甸和平及人權祈禱以聲援緬甸人民。

一名旅居日本的緬甸婦女在研討會發言指,緬甸人民在政變後兩個多月離不開恐懼,許多25歲以下年青人及15歲以下兒童被殺害,軍方向正在送受傷者的救護車開火,並且摧毀示威死亡者的墳墓作為威嚇,這都顯示不人道的行徑如同殺人犯。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