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顧港人移居台灣的「台港同行團契」5月1日舉行培靈會,探討僑居者在異地如何調適心態,旅居台美的張宗培牧師憶述異鄉客的孤單,勉勵大家在海外毋忘福音使命。
身在異地倍孤單 聖靈充滿現重生
該次大會主題為「外籍僑居者:從耶穌起談到對外來者的歧視」,中華福音神學院校牧張宗培以自身經歷談起外來者的感受。生於香港的他,70年代到台灣大學攻讀人類學第一次感覺自己是異鄉人;其後到美國進修博士,論文指導老師突然病逝,讀書夢想破碎,為生活到紐約市公立學校當初中老師十年,第二次感覺自己是外來人;在台灣曾經一段時間回香港,發覺流行文化在改變,有一種隔閡的感覺,人生好像一個外籍僑居者沒有一個地方屬於自己與認同,當時遇到第三波靈恩運動,有人為他祈禱,電流通過全身經歷超自然力量,一直受馬克思學說訓練的他接受全能獨一的真神,相信宇宙間有一種不能解釋的力量,感覺這股力量尋找了他,隨後連續兩星期看到過往的罪過,不斷認罪悔改,婚姻也更新過來,90年代進入中華福音神學研究院攻讀取得教牧學博士。
Like Us on Facebook
耶穌道成肉身 成為地上僑居者
張宗培透過個人故事表達在我們的信仰中,最大的外籍僑居者就是耶穌基督,衪離開了衪的尊榮,甘心樂意來到我們中間,成為我們其中一份子,更是成為我們中間最卑微的一個。耶穌道成肉身目的,不單愛我們,是愛父神為優先,因父神愛我們,祂為了高舉父神的名。
他引用腓立比書2章5至11節重點,當我們介紹耶穌的時候並非只讓世人多一個選擇,是要將世界拉過來,讓世人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成為他們人生各層面的價值觀。耶穌基督就是外籍僑居者成為父神與世人的橋樑。
調適身份 異地作福音使者
對香港人來台灣連根拔起如何融入社會?張宗培用人類學的方法論「參與觀察」來分析,「參與」就是希望成為當地人,但又沒法成為他們一份子,只是努力去融入當地;同時作為「觀察者」身份觀察當地人民生活。
在外地受到的歧視,其實是來自個人,對其他人的一種隔閡,當我們作為外籍僑居者時,重點放在神給我們怎麼樣的恩典,因此無論人生失敗與否,上帝都可以用我們成為祝福別人的工具。
最後,張宗培勉勵在台香港人,有些人適應有些人很快融入,但有些人仍然想念家鄉,保羅在腓立比書勸勉大家,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異鄉,就是將耶穌基督介紹給當地人,將他們拉過來歸入基督信仰中,這樣主客的關係就會倒轉過來。
香港近年政治環境變遷,不少人移居海外,據統計去年到台灣的港人約1萬多,由台灣與香港教界合作成立的「港台同行團契」於2020年9月26日成立,協助港人在台適應新生活、提供信仰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