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民對家庭、教會帶來不少衝擊,中國神學研究院10月8日舉辦講座,主題為「留散下的港人:重塑家庭的契機」,輔導科副教授林添德認為,移民有壓力一家宜商討, 維護家庭價值為重。
港人成新移民 維護家庭價值為重
中神輔導科副教授林添德指出,港人移民外地成為新移民,需要文化適應,開首3至6個月是蜜月期、6至12個月是挫折期、其後步入適應期,學習異地文化擴闊社交圈子等。
從「生活轉變壓力量表」反映移民是一項不簡單的決定,例如搬家壓力指數(20)、轉學或重回學校(20)、轉換不同的工作(36)、生活起居環境改變(25)、睡眠習慣改變(16)、改變社交休閒宗教活動(60)。
家庭面臨去與留抉擇時,需要發揮「適應力」,如父母角色轉移、適應不同的生活習慣、幫助子女適應生活社群學習,這是首要的任務避免孩子產生焦慮失望的情緒反應。面對重大的決定,家庭也需要「凝聚力」,加倍需要情感支援應付新角色的挑戰、避免產生誤會和磨擦。
Like Us on Facebook
林添德認為,回歸家庭價值至為重要慎防本末倒置,家庭價值是透過成員彼此肯定,幫助各人適應不同人生階段的挑戰,以至能夠茁壯成長建立良好品格。
移民是個人和家庭成長契機
該院院長、金新宇教席副教授(神學科)黃國維指移民是倫理決定,並從6點分析:
第一種倫理決定:移民是重要的決定,通常早有預備也有更多預料之外發生的事情,適應並非一兩年時間 需要彈性和抗逆力。
第二種倫理決定:認清個人身份,作為父母、夫婦、子女等角色怎樣抉擇移民與否。
第三種倫理決定:移民並非必然對與錯,移民是全家的決定宜多方面考慮,例如子女、教育、工作前途、社會穩定、家庭責任、飲食習慣,每個人有不同的角度和取向。
第四種倫理決定:移民決定對錯可分辨,按著三個原則,事情的優先次序、處理一些失去的事、操練個人美德,例如願意犧牲、勇敢面對失去、誰移民才是公道。
第五種倫理決定:按著處境修正,移民不是一刻是一個旅程,鼓勵家人抱著欣賞的角度商討。
第六種倫理決定:商討,這是非常重要,分辨甚麼是重要和對與錯,透過經歷建立價值觀、處理焦慮。
黃國維認為,移民不是個別決定,是生命流露和成長,包括個人和整個家庭,「移民的商討並不是為了決定一種事情,是建立關係的旅程。倫理決定需要好好商討和分辨,是知道為甚麼要移民,以減低後悔感。」
堂會關顧留港長者 接待更多新家庭
對於移民潮對教會的影響,宣道會希伯崙堂傳道江明慧指,表層出現牧養群體的斷層、事奉人員和領袖短缺、奉獻經濟的影響、牧養模式轉變。
潛在的影響包括留下來的人感到被遺棄、人與人之間的聯係疏離、失去了群體、牧者信徒突然離開感到不被信任。
移民潮對該教會牧養家庭層面帶來衝擊計有:事工牧養的轉化、已經移居海外的家庭透過網上崇拜直播及小組團契、關顧移民家庭留港的長者。
牧養留下來的家庭出現各種挑戰,例如導師不足需要同工支援、兒童青少年主日學縮班、家庭團契改時間方便接待更多新家庭。
江明慧表示,教會在移民潮扮演重塑家庭的角色,發揮教會和個人使命,就是愛與接納,包括彼此聆聽、不批評、牧者與信徒同行、讓人有被明白的感覺,加拉太書6章22節指:「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會成全基督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