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神研究:青年信徒活在數碼巴比倫 逆境助成熟

2022 十月 4日, 星期二 9:18

(圖:freepik)
(圖:freepik)

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福音證主協會9月21日發佈「香港青年基督徒靈性狀況及成長質性研究」,受訪者表示體驗神不是教條式乃是親自經歷神,柏祺中心總監陳敏斯指出,年青人能否過渡在於自我省察及如何回應服侍神,牧者則檢視如何與他們同行。

體驗神非在教條式 日常生活得信心確據

該次質性研究於本年2至3月展開,訪問15位18至29歲、穩定教會聚會的信徒。受訪者在回應6問題時指出,他們大多為信二代而認識信仰;思想信仰與生活的結連以致屬靈成長;但因自覺犯罪、工作忙碌、受到社會主流價值衝擊而阻礙與神關係。

被問到怎樣形容上帝時,受訪者以「公義」、「恩慈」、「有能力」等而經驗神,並強調體驗神不在於教條式,在於個人感受層面,日常生活中經歷到神同在帶來對神的信心確據,不過有時覺得神冷漠感到無力,特別在社會議題上;以上皆反映出受訪者的信仰與靈命特質。

此外,該次質性研究另設5個焦點小組,成員來自年青基督徒、資深及青年教牧、教會領袖,對牧養年青信徒提出多項想法及跟進,例如受訪者期望有自然組合的小組,由價值觀相似的弟兄姊妹組成,以及考量花時間在教會對個人有何幫助;教會則在疫情後如何更新青年牧養,並非著眼於出席率等。

Like Us on Facebook

活在數碼巴比倫 逆境助人成熟

柏祺中心總監陳敏斯回應時引用著名神學家詹姆士‧福勒(James W Fowler)提出的6個信仰發展的階段,指青年信徒成長在於從第三階段「綜合與形成慣例的信仰」過渡到第四階段的「個人與反思信仰」,不再要二手信仰,見到不同階層的人衝擊信仰而邁向成熟階段,牧者也同樣省察如何與他們同行。

她又指出,年青人好像活在數碼的巴比倫,信仰上從單一至多元化、節奏變得急速、開放多源,成長階段複雜並且苦樂參半,而逆境最能幫助人成熟,例如中學文憑試對年青人是最大挑戰,出來社會工作怎適應,人生觀有何轉變等。

信仰需主客觀、理性感性並存

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培訓)呂慶雄則認為,牧養不是不講教條,在於溝通過程怎樣使人放下迷思,勿自諭「上一代比下一代好」或是用一套「永恆合用的模式」加諸對方,信仰需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同時並存。

呂慶雄續指,屬靈經驗在於關係建立,如果關係好可以挑戰對方的想法,提出尖銳的問題,例如為何贊成同居,沒有了這關係變成教條主義,重點是同行聆聽回到真誠的關係,從對方的家庭關係尋找成長的軌跡,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看神怎樣帶領,他呼籲教會減少事工。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