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健康研討會:剖析自殺迷思 協助學童重回信仰

2023 十二月 20日, 星期三 16:52

廖廣申醫生稱自殺具有傳染性。(圖:基督日報)
廖廣申醫生稱自殺具有傳染性。(圖:基督日報)

近月在香港發生多宗學童自殺個案引起社會關注,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在香港忠僕事奉中心「第六屆心靈健康研討會」表示,香港整體自殺率仍然屬於中度水平。然而,對於忠僕事奉中心機構來說,學生的求助呈現明顯增多的趨勢。

黃雪麗:學生求助增多 盼助重新回到信仰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的Nice Talk輔導中心資深輔導員黃雪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過去學童來尋求輔導協助的,其中有曾被性侵、被同學欺凌、還有是與同學比較,覺得自己家庭環境(經濟上)不及別人好,加上父母常吵架等等…讓孩子們感到受壓力!

在學生求助的人群中,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被家長強迫而來的,通常只會來見一至兩次面。第二類是自願主動尋求幫助,這些孩子通常會持續尋求幫助。對於後者,幫助可以促進他們的心理成長,明白過去的困擾不應該限制他們的未來,並且帶給他們希望和重新或回到信仰之中。

Like Us on Facebook

黃雪麗希望社會能夠正視這些問題,並喚醒更多人關注,以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廖廣申:自殺方法反映自殺者生活狀況

精神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廖廣申醫生在研討會上指出,香港自殺率長期處於中間位置,最高峰期是2003年沙士疫情,之後一直呈回落趨勢。近月來,有多個學童自殺的事件發生,但實際上它們是個別的個案,按數字而言,自殺數字仍然處於中位數,與英美接近,而南韓的自殺率最高,男性自殺的數量全球多於女性一至三倍。

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自殺方法,例如美國多使用槍械,澳洲選擇吊頸,而香港則以燒炭方式較為常見。自殺方法反映了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況。

在香港,65至75歲的長者自殺率較其他國家高,主要方式是跳樓和吊頸,常見的原因是抑鬱情緒。

據調查,6.6%的中學生在過去一年表達過自殺的想法,2%有具體計劃,1.7%有實際行動。九成自殺者的死亡報告檢討顯示,這些人都有各種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抑鬱狂躁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人格障礙、學習障礙、自閉症等。

造成自殺的原因有許多,其中前五項包括子女離家、升學或輟學、工作時間改變、搬家、面對壓力。當壓力超過個體能夠應對的範圍時,可能導致焦慮、激動、驚慌、無助、絕望、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自殺傾向的警號。不良的人際關係、吸毒、酗酒等也可能導致自殺傾向,甚至導致精神疾病。

 破解自殺迷思 宗教建立健康靈性

人們對於自殺存在一些迷思,例如認為談論自殺的人不會去實際行動,事實上,當對方表達自殺念頭時,他們希望有人能夠聆聽。自殺的原因並非單一,它涉及到社會、心理和生理等多個層面。因此,及時捕捉到他人的思想,有助於阻止悲劇的發生。

自殺也可能具有傳染性,一個人的自殺行為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宗教信仰對於防止自殺有一定的支持和影響力,如果一個人沒有宗教信仰、單身或失業,就容易引發抑鬱症狀。而宗教的幫助,如定期參與教會活動,有一個健康的靈性生活,可以幫助預防自殺。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11月25日舉辦第六屆心靈健康研討會,主題:「心理健康和治療與靈性的重聚」,會上設有多個專題探討,並發佈基督教研究調查報告。研討會實體及線上同步進行,約200多人參與。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