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面對無限的宇宙時採取兩種心理反應:「自戀」和「普羅米修斯主義」。自戀將焦點轉向自我,將世界視為「我的世界」;普羅修斯主義勇於探索靈性和創造,然而還是為了發展自我。人必需敬拜上帝,以謙卑的態度克服這兩種心理反應。
基督教媒體Christian Press專欄引用已故美國神學家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著作《366天讀懂聖經,每天一章》指出,當我們站在生命的起點,面對著無盡奇蹟時,我們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這種奇妙之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有人曾說:「即使宇宙充滿了無限之事,我依然是有限的存在。我無法成為上帝。」這樣的悟性讓我們開始關注結果。
有人將這種理解稱為「自戀」或「普羅米修斯主義」。自戀者試圖將自己從起點拉回,將自己置於能夠掌控一切的心靈狀態中。他們忽略了無窮無盡的宇宙,忘記了那些神秘的事物。他們專注於塑造一個精彩的自我,並將世界變得更為狹小,形成一個屬於「我的世界」。而「普羅米修斯主義」則超脫了起點,進入無盡的靈性之境,試圖掌控、改變並從中創造。他們充滿活力與胸懷,希望充分利用這份力量和美麗。
Like Us on Facebook
在我們當中,大多數人的靈性傾向或採取「自戀」的形式,或選擇「普羅米修斯主義」的道路。然而,絕大多數時候,這兩者都會融合在一起,呈現出獨特的組合,根據每個人的氣質和處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我們需要以「回歸」作為對抗這一內在傾向的方法。換言之,就是要回到起點,回到奇蹟的所在,回到認識無限的地方,回到對上帝的敬拜之中。這需要我們培養謙遜的態度,學會按照我們被創造的樣子生活,同時保持與地球的連結,成為真正的「人」。
當我們將手指伸入那腐蝕性的泥土中,觸摸到花園裡肥沃的土壤時,我們意識到我們如何與大自然共生。讓我們聆聽這個世界,並在其中找到我們的所屬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