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位牧師的電郵,提到在一間所謂基督教福音派神學院內,師生為教宗舉哀的事件,引發起我思想基督徒該如何看待教宗去世的問題。
若望保祿二世的離世,由於傳媒及全球一體化效應,成為本週世界各地的熱門話題。天主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從屬組織,信眾分佈世界各地,因此各國元首對之另眼相看,是因為梵蒂岡可通過其立場,影響各國信徒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之觀點。例如最近英國報刊透露,這位來自波蘭的教宗,曾暗地裡通過意大利黑手黨銀行撥款數千萬美元,支持當時仍在共產政權下的波蘭團結工會。這對上世紀末改寫東歐歷史不無關係。這位教宗由於出身及成長在艱難環境並敏於時代精神,從其就職開始已見他平易親民的牧人形象。他在倫理上的保守立場,致令他與福音信仰基督徒的觀點較為接近。若然我們按聖經教導要為「一切執政掌權的」來禱告,我們也可以為教宗能正確地運用其影響力及正面貢獻來感謝神並紀念他,像紀念世間其他領袖一樣。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該明白天主教的建制和歷史,不是神的心意,也不合乎聖經教導,並為廣義基督教留下不光采的一頁(例如:政教間爭權、販賣贖罪券、異端裁判所及十字軍東征等污點)。因此,當舉世都哀悼教宗這位論千萬信眾的精神領袖時,我們也該禱求其背後的龐大體系,在信理和方向上能持續改變。
Like Us on Facebook
上主日得聞教宗去世後,下午在家翻黎@部關於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生平的名著-《這是我的立場》(Here I stand) ,書內談到教士路德挑戰十六世紀天主教教會的道德勇氣。當然他的成,除了當時教皇利歐十世極其腐敗之外,也由於民心趨向及王候庇蔭等歷史因素。然而路德昔日改革的努力,卻敗喪於其後來追隨者叛道離經的妥協立場;而德國的路德宗也成為近世新派神學之溫床。
這個星期,我所懷念的是數百年來前仆後繼的福音信仰先賢,並他們以鮮血換取得來的「信仰改革原則」(Reformation Principle)。今天所有相信聖經的信徒,都能穩健地站於這個立場,是因為曾有不少殉道士付上生命代價為他們贏取過來,既然其獲得是來之不易,便要珍重之,並持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