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嫁錯郎﹖兩位年青牧師談「戀愛流程」

170912
170912

周巽正牧師和廖文華牧師於《共享觀點》節目中,與聽眾分享如何找尋合適伴侶。

當中廖牧師提到「戀愛流程」,他認為首先是「自己要預備好戀愛」。而「預備」包括主觀上人是否瞭解自己個性及內在及客觀上有沒有條件能投入戀愛之中,如一個人要當兵兩年,服役期間便很可能導致他沒法專心在戀愛中。

當一個人預備好談戀愛時,便可以等待對象。廖牧師道:「必須要了解自己想找甚麼樣的人。而在過程中,可以不是被動地等,也可以多交一些朋友擴闊圈子。」

在找到適合對象後,便會進入「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期」。廖牧師認為這段時間有兩個功效:更認識對方及確認彼此的心意。若能安然度過,愛情便會萌牙生長。

周牧師説:「在決定對方是否適合你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教會中流行為找尋另一半祈禱,教友亦會在清單上列出一連串的擇偶條件,從而希望早日找到理想對象。但他很多人的清單都是司空見慣的條件,如身高、外貌等,但其實未必適合自己。而且他認為人們必須接受理想對象與真正適合自己的是有落差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思考甚麼條件下才能持續維持關係,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奢望。

廖牧師又認為這種「清單」的尋求方式只是一個大方向,如過度依賴便很容易會演變一種對對方「能力的考核」。而必須深思的是,清單上的條件是否大過完美主義?又是否盲目追隨世界的價值觀?

他此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曾渴望伴侶會當上敬拜主領或司琴,但現實中他的女友卻性格害羞、不習慣面對人羣,因此兩人在事奉工作發生很多衝突。他憶述:「過往我不斷把傳統師母的形象套在她身上。」他甚至一度反思她是否適合自己,並不住禱告尋求答案。

後來在偶爾之下,他閲讀了一本名為《除你以外—一個當代牧師牧會血淚》的書:「上帝透過這書告訴我錯了,我的伴侶是個很好的輔導者並有先知性的天賦。後來我找她,而她説她一早知道我會來找她。」

他説:「假如當時我不夠認識自己和彼此,很可能便會自以為是地結束了這段感情。」

怎樣在關係中營造歸屬感?對此話題周牧師説:「我們在關係中應當完全地接納對方,而不是改造對方成自己理想的形象。」所謂「歸屬」不是指融入,而是能夠「做自己」。在「曖昧期」中,男女都會把最好一面展露,但然而熱潮過後,便當學會接納。周牧師表示:「要按神造他的本相去接納,也不是放眼於日後的潛質及改變。」

周牧師亦曾夢想自己的伴侶成為師母,結果適得其反。後來恍然大悟:「自己對一伴的期待不等於神的期待。我要的是一個妻子,而不是師母。」他又認為:「關鍵是貴乎彼此的認識,而非工作上或事奉上。而最單純的互動,才能滋潤兩人的生命,這才是最重要。」

彼得前書3章9節提到伴侶是「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因此廖牧師認為人們在認識對象時要撇除對方的角色,而是要舒服、切實的交流。他又提出認識中的五個金字塔式層次,分別是外表(最高)、背景、個性、品格、信仰與價值觀(最低):「我們往往是由上而下去認識一個人,而每遞進一個層次,便要花更多時間認識。很多時我們到後來才發現,不是對方長相出問題,而是個性、品格,甚至是雙方於信仰和價值觀上的不協調。」

周牧師認為交往是找尋伴侶的過程,為的是瞭解對方是否值得你付託終身。然而人有可能在深入瞭解中才覺彼此的差異而分開,但分手卻是確保了自己日後能進入真正幸福。在戀愛路上,必然經歷艱辛,但與其進入一個錯配的婚姻,倒不如找尋一個自己適合的人。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