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於6月30日議決批定日本「長崎及天草地區的潛伏天主教徒相關遺產」(長崎、熊本)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日本「潛伏天主教徒」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該遺產體現了江戶時代以後的基督教禁令和獨特信仰的歷史,因遺產展現了長達2個世紀以上禁教期中持續信仰這種獨特宗教的傳統,而12處組成部分均符合世界遺產的標準,決議還要求日本政府製作有關已廢棄教會遺址等的記錄資料。
該遺產包含由信徒組成的「天草崎津集落」(熊本縣天草市)和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教會、國寶「大浦天主堂」(長崎市)等12處組成,印證了在日本閉關鎖國時期對基督教傳播長達250多年的封殺,那段鎮壓信徒導致信徒潛伏和偽裝成佛教徒等獨特信仰形態的歷史。
Like Us on Facebook
2014年,日本文化廳曾考慮推薦「長崎教堂群」在2015年列入名錄,經政府內部協商最終推薦「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日本政府於2015年以「長崎教堂建築群及天主教相關遺產」之名推薦申遺,期望列入2016年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長崎教堂群」由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大浦天主教堂」與日本禁教時期地下基督教徒堅守信仰的「天草崎津村落」等13處建築組成,展示了基督教在日本的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日本與西歐民族之間的交流,由此而形成了獨特的宗教與文化傳統。
回顧早期日本教會的苦難
基督教傳入日本始於1549年,日本首位傳教士沙勿略(Francis Xavier)與兩位耶穌會士在8月15日踏足日本鹿兒島開始傳教帶領1000多名日本人認識真道及受洗。
當時的日本「大名」(封建領主)織田信長為擴展勢力遏制佛教勢力,極力支持福音的傳播,1587年信徒達到20萬。惜其後的「大名」豐臣秀吉與信奉天主教的「大名」發生衝突逼迫教會並宣佈《伴天連追放令》在20日內將所有傳教士全部驅逐出日本,同時沒收大阪、堺、京都等地的教堂,摘除船隻和教堂上的十字旗,取下信徒脖子上的十字架,後因耶穌會宣教士範禮安的勸說才緩和下來,留下130名傳教士在九州地區潛伏傳教。
1598年德川家康掌權開創江戶幕府時代,逼迫教會更甚,激起天主教徒反抗。1637年,在島原、天草地區發生叛亂,次年「島原之亂」被鎮壓,德川幕府變本加厲逼迫教會,10多年間近30萬信徒殉道。
當時不少日本信徒轉入地下活動,有信徒在觀音像內藏著十字架或在像內暗藏十字架標誌以供奉,亦有信徒製做假冒佛教石碑的十字架放在寺院內,每次到廟裏不是拜偶像而是在石碑前默默祈禱。正是這群愛主的日本信徒的堅持福音種子在日本禁教期間得以延續。是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長崎及天草地區的潛伏天主教徒相關遺產」正是這段苦難史的見證。
「長崎及天草地區的潛伏天主教徒相關遺產」的入選為日本第22項世界遺產,自2013年「富士山」(山梨、靜岡)以來連續6年有專案成功入選。日本的世界遺產中有18項文化遺產和4項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