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長達40年 南蘇丹迪丁加聖經面世

2018 十二月 18日, 星期二 18:20

在迪丁加聖經出版慶祝會,族人手持屬於自己語言的聖經。(圖:didinga.org)
在迪丁加聖經出版慶祝會,族人手持屬於自己語言的聖經。(圖:didinga.org)

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SIL)經過長達近40年時間的翻譯,今年3月完成南蘇丹卡波埃塔州(Kapoeta State)丘庫杜姆(Chukudum)迪丁加族(Didinga)語言的新約及部分舊約《聖經》,負責人並講述如何推廣讓更多迪丁加人接觸聖經,以及後續翻譯工作的挑戰。

翻譯漫長40年 戰亂阻工作

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SIL)掃盲和教育協調員斯普朗克(Tanya Spronk)講述翻譯工作漫長的原因,其實早在1950年代蘇丹獨立前區內的天主教傳教士已寫下了迪丁加語,直至1980年代其語文研究院語言學家開始構思及帶領聖經翻譯工作,而且進入該區學習語言,才致使迪丁加語的書面語受到廣泛使用。

對於翻譯工作進度緩慢的原因,斯普朗克歸納得出點,包括語文研究院主要人員健康出現問題、內戰造成撤離和流離失所,甚至是母語譯經員移民等,這些因素都影響了項目的進度。

Like Us on Facebook

斯普朗克補充,直至1995年有人建議修訂的拼字法獲得社區的接納,聖經翻譯和識字教育的計劃正式開展。不過團隊同樣面對內戰、流離失所、病患和死亡等挑戰,但仍繼續堅持工作。

經過接近四十年時間才完成迪丁加語新約及和部分舊約聖經,托里特教區聖經聯盟總幹事托多神父(Father Romeo Todo)在聖經發佈及慶祝會上,向千多名迪丁加人表示上帝已經來到這裡。慶祝活動籌委會主席洛坎(Augustine Lokang)亦宣佈該日「歷史性的一天」。

開發音頻辦主日學

丘庫杜姆位於南蘇丹山區偏遠地區,鄰近烏干達北部邊境,交通航空並不太多,《聖經》將空運到族民,不過由於族人識字率非常低,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為迪丁加開發音頻經文,將新約記錄並複製到可以在電話收聽的存儲卡,或者在智能手機上使用聖經應用程式時,經文本在朗讀時突出顯示。

除此以外,還有製作講述耶穌的電影供族人欣賞。訓練員勞拉羅賓遜(Laura Robison)發覺,自族人收到《聖經》的兩個星期裡,他們每晚都在聽屬於自己語言的音頻聖經。

勞拉還表示,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亦舉辦為期四天的研討會,培訓主日學老師如何使用當地的南蘇丹語在教會教授聖經課,這些材料有經文的著色表、遊戲設計,教學和講故事課程以及其他活動,期望給孩子們一個全新學習世界,該次研討會共30人參加。

後續翻譯工作的挑戰

對於日後的翻譯工作和培訓,斯普朗克相信會較之前容易進行,「由於這四十年裡許多流離失所的南蘇丹人已經到了其他東非國家,並學會了讀寫英語,因此找到能夠通曉英語或阿拉伯語版本聖經,物色合資格的翻譯人員變得更加容易,他們可以將聖經翻譯成他們的土著語言。」

不過,斯普朗克認為在後繼的翻譯工作都要克服一些困難,「面臨的一大挑戰是確保關鍵術語在全本聖經中要一致地正確翻譯出來,試圖找到正確的詞來傳達意義可能相當困難,有些語言沒有足夠的詞彙,例如恩典、憐憫、愛、和平和寬恕等詞,這些基督教的術語對族人來說只是外國人的概念,因此,在進入翻譯前需要許多諮詢和校對的過程。」

作為掃盲和教育協調員,為了有效提升族人識字率,斯普朗克表示:「隨後教導更多的人閱讀他們的語言,掃盲教師與社區的小組人員一起合作,了解族人在學習閱讀和寫作時遇到甚麼困難、哪些關鍵詞有助他們教學、哪些發音需要改善,以及如何編寫易於閱讀的好故事。 有很多諮詢、培訓和建議有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