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光」褻瀆上帝? 神學家論《願榮光歸香港》

2019 九月 25日, 星期三 12:57

《願榮光歸香港》。(視頻擷圖)
《願榮光歸香港》。(視頻截圖)

近月反送中金曲《願榮光歸香港》被香港市民頌遍全港每一個角落,不過在教界中,惹來了一些爭議,因為歌名中的「榮光」被質疑可否用來形容香港?是否褻瀆上帝?有神學院老師、神學家在網上撰文分析,結論是兩者沒有衝突。

榮耀永遠不能超越上帝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在臉書撰文指出,「榮耀」與「榮光」是聖經用字,在希臘文及英文源於一字,希臘文「榮耀」δόξα包含「光輝」、「榮耀」之意 ,也可解作「身份地位上的超然」,古代社會用於兩層面:歸於人的榮譽(coram hominibus)及歸於上帝的榮耀(coram deo)。

他又指,地上的榮耀(coram hominibus)都是源自上帝,受基督教影響的國家如美國、德國的國歌都有:“In full glory reflected now shines in the stream”;美國人亦常高呼 "All the glory to the fatherland America!” ,榮耀歸人或上帝沒有衝突。

陳韋安的結論是,《願榮光歸香港》的榮耀在地與上帝,兩者沒有問題。不過,他提醒基督徒,「願榮光歸香港」寄望「光復」香港,讓香港「強大」,但這「強大」不等於「強國」,即民族國家主義的強大,而這強大「必須永遠在上帝的庇廕之下,永遠不能超越上帝的榮耀」。

Like Us on Facebook

榮光代表盼望上帝國度來臨

美國南方衛理大學柏金斯神學院(Perkins School of Theology, SMU)新約資深教授溫司卡(Sze-kar Wan)亦在臉書指出,根據漢語網,「榮光」有4類解釋:「五色云氣」古時迷信的吉祥之兆、花木的光澤、敬稱尊者容顏、榮耀(glory),按照古今用法「榮光」絕非形容神明的專用詞。

溫司卡引用舊約聖經中指的「榮耀」、「榮光」(kābôd)可以用於上帝或人。由於上帝不能用眼看到、人的手觸摸不到,只能靠死物或自然現象顯示上帝,如雷電、摩西時代徘徊在西乃山上的火與雲同待等,所以顯示的是上帝的榮耀而非上帝本身。

在新約,保羅教導信徒如鏡子反映呈現出主的榮光以致個人能逐步漸進榮上加榮:「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哥林多後書3:18)。摩西臉上同樣反映出主的榮光,只是與信徒相反,這榮光漸漸退去:「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哥林多後3:7-11)

溫司卡繼續指,充滿末世概念的啟示錄,在21章裡榮光意指「將來的完美已經預期性地實現在當前」,現今局部榮光乃是將來完美榮光的頭款;榮光完完全全實現,還要等待將來。

另一方面,《願榮光歸香港》用了猶太與基督教天啓文獻多個詞彙,如「號角聲」、「黎明來到」、「祈求」等都是期待將來上帝的國來臨慣用語,正如門徒約翰看到末世異象,上帝創造新天新地之際,新的聖城耶路撒冷從天而降,而不是上帝要把他提走,新城裡頭不需要燈火,因為有上帝的榮光照耀;列邦列國不單單在城的光裡度日,地上的君主也會把他們自己的榮光帶到這個新城裡頭(啟示錄21:23-24)。

溫司卡的結論:「榮光歸香港絕對不是以香港代替了上帝,而是盼望上帝國度如新的聖城來臨,實現萬世不朽的民主與自由,以致萬邦萬國都能目睹和領會到上帝的榮光。」

縱觀兩位學者的分析,香港的榮光在於反映人對上帝天國榮光降臨的期盼,所以榮光歸香港或上帝兩者沒有衝突。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