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斯於人」是待人的人倫最高標準,但耶穌還有更高的層次;教育顧問鄭漢文博士6月28日在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證道,指出耶穌接待人的規格是「恩待仇敵,激活高貴的人性」,此亦為他告別中大前給會眾的訓言。
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專業顧問鄭漢文在會中先表示,即將離任中大教職崗位,自1980年入讀中大,1995年在中大執教鞭至今與中大結緣四十年,此為告別學院前最後一次以榮譽助理校牧身分證道。
傳道者危機四伏 誰願接待?
他繼而講解傳道者面對種種危機,耶穌教導門徒接代人的信仰意義,並用「先總結後推算」的方法表示,馬太福音10章40至42節是結論,主耶穌教導門徒:「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他指,解經家視為使命差遣史,包含傳道、治病等工作。
Like Us on Facebook
耶穌作結論之前是談論差派門徒(16-39節),門徒在外傳道面對危機計有:政治,被殺害但聖靈治理保護;家庭不和,但愛耶穌過於家人忍耐到底必得救;異端邪說 ;死亡威嚇,而耶穌教導的總面是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為祂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恩待仇敵 激活高貴的人性
鄭漢文表示,門徒對待人有三種型態,從低、中、高三程度:善待、恩待、接待。他引用路加福音6章27至36節指出,「接待」包括兩個黃金定律,第一律是「己所不欲勿斯於人」。黃金定律第二律是「己所欲斯於人」,我們想要人怎樣待自己,便要怎樣待人,中國古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的情操。
耶穌不滿於兩個定律,因為罪人也可這樣做,這是人的律。耶穌的律是恩待惡待自己的人,而善待罪人就是慈悲的天父(路加福音6:27-36)。鄭漢文指:「指導我們的專家是聖父、聖子、聖靈,耶穌給我們更高的倫理,這是新的倫理,你們要愛仇敵,借東西給人不指望償還,少惡待、要善待、多恩待。」
此外,鄭漢文引用漢語的詞典析解「待」的含義,「待」可解作「厚待」、「待薄」。他說:「被接待的人有很多身分,有輕有重,輕視身分卑微的人就是待薄,對方無論什麼身分,將最小的當作最高格調的去接待,就呈現最高水平的接應回應力(Hospitality),生命被恩待就會激活上帝被創造的高貴。」
在講道末段,鄭漢文透露事奉去向,表示已獲聘於台灣長榮大學為副教授,其中職務是接待來自香港的學生,今年8月履職。